沙扬娜拉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徐志摩先生也是我的偶像了。所以我用了shayangnala.com这个域名建立的博客,本意是想多写些和诗文有关的内容,不过几经折腾就成了现在这种样子。变得关注网红直播互联网了,不过小编我还是那个热爱新月的伪文艺青年。

徐志摩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文: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文学赏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以其简练的笔法,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开头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表现诗人对日本女郎柔情蜜意的深深眷恋。这位日本女郎在与诗人分别之际,似有不少话想说而叉羞于启齿,于是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那种欲言又止的举动,正表现了日本女性的贤淑、温存与庄重。同是写离别,日本女郎与诗人告别,毕竟不同于中国女子与情人的告别,对作者自是别有一番情趣,所以诗人感慨系之,对此记忆犹新。

第二句用一个比喻“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以水莲花在凉风吹拂下的颤动作比,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的娴静与纯美。但要看到,这句诗表面上写这位女郎的体态弱不禁风,其实是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通过这一比喻,读者的想象力即可超出现实的空间,飞翔得更加高远了。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女郎把内心复杂的情感化作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对方难以割舍的爱慕敬仰之意。 

日本女郎

通过语句重叠。平凡而韵味实足,正如第四句所写“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诗人在品味这一声声“珍重”里所包含的“蜜甜的忧愁”后,以“沙扬娜拉”这一平常然而诚挚的告别词结束,不仅是点题,而且通过这包含着复杂情谊的语调,把女郎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念心情传达出来。这句“沙扬娜拉”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这首诗十分微妙而逼真地勾勒出送别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短短五句,既有语言又有动作,更有缠绵的情意,寥寥数语,而形象呼之欲出,充分显示了诗人传神的艺术功力。 

其他赏析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五行,没过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外景烘托,却给人勾勒出了一个清新,朋友依依不舍分别的动人画面。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以为这是一首情诗,描写恋人难解难分的话别场面。后来查过资料才明白,我完全曲解了诗人的本意。“沙扬娜拉”是日语“じゃね”(再见)的音译,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不过撇开它在日语中本身的意思,如果这是一个女孩的芳名,那一定很受欢迎,这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徐志摩泰戈尔林徽因.jpg

这是一首送别诗,完全可以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媲美。诗人访问结束归国,日本女友人前来送行,身着日本和服,盘着秀美的头发,举止温柔,步履轻盈,向诗人挥手告别,表情中带着几分羞涩和不舍,相处的那段日子如蜜般甜美,如今就要分别,一种莫名的忧愁涌上心头。诗人以神传情的效果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久久回味。

参考资料来自行者无疆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a3a480100bkhg.html 

作者自评

如徐志摩在《猛虎集·序文》里所言:“在这集子里(指《志摩的诗》)初期的汹涌性虽已消减,但大部分还是情感的无关拦的泛滥,什么诗的艺术或技巧都谈不到.....我的笔本来是最不受羁勒的一匹野马,看到了一多的谨严的作品我方才憬悟到我自己的野性;但我素性的落拓始终不容我追随一多他们在诗的理论方面下过任何细密的工夫。”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99%E6%89%AC%E5%A8%9C%E6%8B%89/612828